TL;DR:主要结合经济上的历史事件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分析投资,消费,货币政策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其中使用公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剖析,能更具体了解到经济理论的产生过程。并拉长了时间维度,根据长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周期性的规律。最后,落到贫富差距加剧的底层逻辑上,通过分析不同阶层在收入、消费、投资方面的数据,以及在实际衰退和通胀下的情况,得出贫富差距产生以及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其中涉及较多的理论公式推理,以及相关理论的推演,建议阅读原书。

《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洪灝 64个笔记

总论 预测的艺术

宏观的革命

◆ 预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矛盾的行为:今天预测的结果,需要在未来验证,但在未来到来之前,我们以当前的预测为基础的所作所为将改变未来的轨迹,最终很可能导致预测无法实现。换言之,预测的历史成绩越优秀,在未来预测实现的概率也就越小。

◆ 经济学派分为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派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市场如何最优地分配有限资源的看法。简言之,新古典主义依靠市场,假设市场总是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信号重新分配组合资源,重新回到一个所有资源都被最优分配以达到产出最大化的均衡。而凯恩斯主义依靠刺激社会需求来调整市场,促使市场重新回到均衡点,然而这个新的均衡点可能是次优点,同时经济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均衡点。新古典主义以市场为核心,而凯恩斯主义更多是围绕人性展开讨论的。

第一章 沉寂的风险

美元体系隐忧渐显

◆ 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他更在乎的是美国与别国短期的双边博弈,从而为美国争取短期的单边利益。特朗普的这种全球策略,逐渐改变了美国之前和全球社会合作共赢的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市场预测的方法和结果

◆ “黑天鹅”事件有三个特征:非常罕见;影响严重;无法预测,只能事后回溯才能反应过来。

百年变局

◆ 如果中国和其他美国国债持有大户最终选择抛售美国国债持仓,可能就将显示出现有系统里美元信用的崩溃——大客户不再希望持有美元或美元资产。即便美联储可以暂时接盘,平抑短期的价格波动,但是美国国债将变成一项国内资产,只能通过国内债务货币化来消化。同时,由于这些美国国债的发行将用于实体经济的建设,它最终对经济的影响一定是通胀性的。

第二章 市场是否可以预测

市场预测理论

◆ 早在1900年,巴舍利耶就在他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以70多页的篇幅论述为什么任何预测股票价格的尝试均属枉然。巴舍利耶指出:“过去、现在甚至折现了的未来将发生的事件,均已反映在市场价格上,但似乎和每天的市场价格波动没有密切的相关性。人为的因素也有影响,每天的市场交易都会自我作用并进行反映。同时,现在观察到的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以前的波动,还反映了市场现在的状态。有无数的因子在决定着这些价格的波动,因此也不可能用数学公式来精准地预测。对于市场动态交易的预测从来就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市场里的投机大众,在任何一个特定时点都无法定论市场的涨跌,因为在每一个价格上都有无数的买家及卖家并存。”

◆ 然而对于法玛而言,一个有效市场并不是完美理性的。市场的有效性在于其反映影响市场信息的速度和方式,而不是很多人误认为的市场定价的完美。一般来说,没有任何人可以指望不凭借运气而跑赢市场。法玛的理论阐述的是,假设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市场应该如何运行。他并没有描述有效市场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他的理论经常被人们误解的地方。

股票定价理论

◆ 有效市场假说有着非常优雅的学术外表。它假设,如果人是理性的,并时刻都在最优化各种各样的选择,那么这种理性优化的思想过程一定可以有效地把基本面的变化反映在市场价格里。即使一部分参与者不能做到理性优化,他们犯下的定价错误也是随机的。因此,在整个市场范围内,他们随机犯下的错误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整体市场的有效性。

◆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股票价格总是等于其内在价值水平,因为市场掌握了决定内在价值的经济基本面的所有信息,而市场会立即将这些信息反映到当前的股票价格上。在这个假说里,股票价格之所以出现变化,是因为市场认识到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内在价值,并立即将市场价格提高或降低到新的内在价值水平上。

◆ 2025/07/10发表想法

股票对于整体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原文: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消费和投资水平,因此股票价格是社会总需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股票价格上涨会造成财富效应,并影响边际消费倾向。股票价格上涨往往会刺激投资,其效果相当于降低利率或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率。股票市场的现价相对于资本品供应价格的浮动,将对新的资本品的投资产生影响。如果股票价格高于新资本品的价格,那么新股发行将为资本品投资提供融资。但如果股票价格低于新资本品的价格,类似市净率低于1的时候,那么就不会有新资本品投资。如果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持续低于现有资本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资本品投资将进一步减少。这时,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足够的股份来获得公司控制权。

◆ 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消费和投资水平,因此股票价格是社会总需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股票价格上涨会造成财富效应,并影响边际消费倾向。股票价格上涨往往会刺激投资,其效果相当于降低利率或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率。股票市场的现价相对于资本品供应价格的浮动,将对新的资本品的投资产生影响。如果股票价格高于新资本品的价格,那么新股发行将为资本品投资提供融资。但如果股票价格低于新资本品的价格,类似市净率低于1的时候,那么就不会有新资本品投资。如果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持续低于现有资本品的市场价格,那么资本品投资将进一步减少。这时,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通过购买足够的股份来获得公司控制权。

◆ 市场投机理论对股票定价有三个要素:人性,经济未来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有组织的、交易成本低的现代交易所的制度。

◆ 有效市场假说关注的是市场定价的效率,而流动性偏好理论则认识到,未来固有的不确定性会导致投资者换仓,从而市场会产生对流动性的投机性需求。因此,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流动性,而不是有效定价。

◆ 只有当大多数人放弃同时清仓离场的想法,市场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的担忧才会冷静下来,这时交易所才真正有足够的流动性

◆ 2025/07/10发表想法

对冲基金的原理

原文:即使泡沫可以被察觉,泡沫破灭也将导致经济活动大幅萎缩。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认为没有任何政策可以预防和控制泡沫。格林斯潘不同意货币紧缩可以减少总需求,从而逐渐调控股票价格的观点。他提出在利率上调之后,股票价格往往会上涨。从事后验证的角度来看,股票价格会随着利率的上涨而上涨,这是因为在格林斯潘时期,股债之间回报率是负相关的。这是当时对冲基金构建它们的对冲投资组合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市场下跌的时候,以债券的回报来对冲股市的风险。对冲基金也因此得名。

◆ 即使泡沫可以被察觉,泡沫破灭也将导致经济活动大幅萎缩。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认为没有任何政策可以预防和控制泡沫。格林斯潘不同意货币紧缩可以减少总需求,从而逐渐调控股票价格的观点。他提出在利率上调之后,股票价格往往会上涨。从事后验证的角度来看,股票价格会随着利率的上涨而上涨,这是因为在格林斯潘时期,股债之间回报率是负相关的。这是当时对冲基金构建它们的对冲投资组合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市场下跌的时候,以债券的回报来对冲股市的风险。对冲基金也因此得名。

实例:2015年夏天的中国泡沫

◆ 既然市场泡沫无法预测,甚至如伯南克所想的那样,在泡沫破灭之后也无法识别,那么当时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以稳住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速,而不是收紧货币政策去控制市场泡沫。

◆ 是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反映市场经济的增速变化,而不是股票市场指数的绝对水平在反映经济的总量。

◆ 我们的量化研究表明,一个典型的泡沫的发展往往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并接近其峰值时展现出的密集的极端回报率。在一般情况下,当对数回报率持续偏离它的长期趋势超过两个标准偏差时,就是泡沫正在形成的标志。从发现泡沫,到泡沫最终破灭,通常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发现了26个历史上的泡沫,有21次是正确的。

结论

◆ 显然,市场成交量的跃升使市场参与者都认为市场里有充足的流动性,认为自己可以先于其他参与者安然离场,全身而退。这时,市场的游戏规则就不再是研究基本面、预测持有股票的长期收益了,而是变成了猜测市场其他参与者的心理价格,以期可以用更高的价格拋售给下一个接盘者。在泡沫破灭之前,市场会笑话那些踏空的人,认为他们不懂市场,不懂新经济。那些在市场上涨时赚到钱的人都会自诩为天才,而市场舆论往往也会给予他们支持,对他们顶礼膜拜。然而,那些现在赚钱的人,很可能不是金融奇才,而是金融骗子。

第三章 经济是否可以预测

◆ 在中国市场里,市场的参与者并不那么关心基本面的好坏,而会关心基本面变化对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概率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市场其他参与者对股票定价的预期。在这样的市场里,投机主义占了上风,基本面分析则很难在短期内带来额外的收益。同时,这样的市场往往也容易沉溺于对流动性的臆测而出现波动,并在市场对充足流动性有强烈预期的时候产生泡沫化的趋势。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做数据时间领先和滞后的调整时,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和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似乎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经济好,股市差;经济差,股市反而好。因为经济差的时候,股票价格里隐含着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因此,市场参与者预期市场上的其他人将愿意为同一只股票给出更高的估值。同时,流动性的充足也将使市场参与者觉得自己可以在价格泡沫破灭之前全身而退。当然,在所有人都竞相奔向出口的时候,市场的挤兑导致没有一个人可以安全地走出去。

经济同步指标、领先指标和另类领先指标

◆ 同步指标并非一无是处。这些指标的价值在于,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回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同时,由于这些同步指标的统计和测量不太需要事后修正,所以它们会比领先指标更精准、更可靠。美国实体经济里最广义、最重要的部门是:就业、收入、产出和销售。

◆ 经济领先指标里包含了10个领先经济的数据。我们可以把这10个领先数据分为3组:第一组,实体经济数据,包括制造业平均工作时长、每周新增失业保险救济金领取人数、消费品制造新订单、非国防资本耐用品(除飞机)新订单、建筑开工许可数量;第二组,金融市场数据,包括息差、股票价格;第三组,预期数据,包括ISM新订单、领先信贷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这些数据,仅仅从它们的名字来看,就是对于未来的预期,如新订单、消费者信心指数等。

◆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被誉为预测经济增长拐点最准确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在进行预测的时候,交易员可以用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减去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或三个月国债的收益率,来衡量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坡度。在正常的情况下,债券的期限越长,其收益率就应该越高,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期限越长,债券持有者被绑定的时间也就越长,就越要牺牲自己资金的短期流动性,并承担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获取长期的债券收益率。因此,在视觉上,一条正常的收益率曲线应该是一条斜率向上的曲线,一条左低右高、向右上角倾斜的爬坡线(图3.4中下半部分斜率向上的曲线)​。

如何预测中国经济

◆ 2025/07/14发表想法

70法则:当每年的增长率固定时,达到经济体量翻倍所需要的时间为70/每年的增长率。其中的70是在年增长率为10%的情况下计算得到,也就是N*(1+10%)^n=2N,大概得到的结果为n=7。为了便于计算,将该值乘以10得到70,此时70/10(%)即为7年达到翻倍。当增长率变大时,所需时间就变短了。

原文:一个粗线条的增长计划就是,让中国的经济规模每10年翻一番。我们可以用简单的“70原则”换算,这个隐含的经济增长目标就是70/10(年)=7(%)每年。​“70原则”是一个简单的拇指计算法则,给定一个每年的增长速度,再用70除以这个增长速度,就可以得出以这个速度增长的经济体的规模每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长度。比如,如果中国经济的年增速放缓到5%,那么中国经济的规模则需要每14年[70/5(%)=14(年)]翻一番。

◆ 一个粗线条的增长计划就是,让中国的经济规模每10年翻一番。我们可以用简单的“70原则”换算,这个隐含的经济增长目标就是70/10(年)=7(%)每年。​“70原则”是一个简单的拇指计算法则,给定一个每年的增长速度,再用70除以这个增长速度,就可以得出以这个速度增长的经济体的规模每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长度。比如,如果中国经济的年增速放缓到5%,那么中国经济的规模则需要每14年[70/5(%)=14(年)]翻一番。

◆ 虽然设定增长目标对计划宏观经济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元规模的今天,在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基建投资效应开始边际递减的现在,如果再设定一个具体的增长目标,那么很可能会为了达到增长目标而浪费资源。

◆ 2025/07/15发表想法

企业对上游成本的控制低于对下游商品的定价能力,导致收益缩窄

原文:社会的分配不平等和中国人的储蓄和投资习惯的变化抑制了CPI的波动,但PPI的波动却仍受其他非政策、非经济变化的影响,反复无常。PPI的波动性大于CPI的波动性说明,企业对上游成本的控制能力低于对下游商品的定价能力。企业的定价权因此不断下降。

◆ 社会的分配不平等和中国人的储蓄和投资习惯的变化抑制了CPI的波动,但PPI的波动却仍受其他非政策、非经济变化的影响,反复无常。PPI的波动性大于CPI的波动性说明,企业对上游成本的控制能力低于对下游商品的定价能力。企业的定价权因此不断下降。

结论

◆ 市场择时就是对未来宏观经济的判断。择时隐含的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以及可以带来的投资回报,比选股要更有意义。

◆ 企业利润率与其说是一种企业自身的选择,还不如说是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产物。股票回报率更受估值倍数扩张的影响,而不是盈利增长的影响。因此,股市的大部分回报实际上是由货币政策系统性推动的。在这样的市场里,所有的阿尔法都是贝塔。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如下几点。

◆ 第一,指数基金将日益主导市场。或者说,市场将逐渐被指数化,因为大部分回报是由系统性估值倍数扩张推动的,而非企业特殊的盈利能力。当然,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强大的定价能力的企业将享受稀缺性的溢价。事实上,美国市场里上市的指数基金的数量已超过股票。而中国的指数基金规模也正在上涨。指数基金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在未来将放大市场波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第二,央行是决定股票回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投资过程将变得更具投机性——而非更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变本加厉地关注央行的政策选择。第三,市场愿意给承担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买单,而选股技能似乎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巴菲特近年来的回报似乎印证了这个观察。最终,产生回报的能力取决于一个投资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是否足够大,以及在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是承担这些风险,还是屈服于投资者的赎回压力。第四,没有所谓“基本面牛”,只有“情绪牛”“杠杆牛”“水牛”。只要流动性状况有利,市场价格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偏离基本面。2015年泡沫中的经历很好地教育了我们。凯恩斯曾说,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以比一个人保持偿债能力的时间更长。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更加正确了。许多人期待的“慢牛”,其实是没有数据证据支持的。

第四章 周期是否可以预测

◆ 周期大师韦斯利·米切尔对商业周期的经典定义为“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米切尔认为,周期必须“包括多项经济活动的全面扩张和随后的全面衰退,必须是重复出现的,并且不能被进一步细分为更短的、具有相似量级和性质的周期”

◆ 在农业社会里,当经济处于繁荣时(也就是完全就业),一次意外的丰收反而有可能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是因为人们对粮食的消费一般都比较稳定,而丰收反而会造成粮食价格因为粮食供应的增加而下行,从而减少农民的收入,并可能导致未来的经济由于农民收入的减少而衰退。

周期的成因和类型

◆ 谷物中的周期,就像自然物质的河流,​(由现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谷物的价格相对于(由之前的耕作成本决定的)谷物的价值周期是滞后的,但是在有节奏地波动。​”

◆ 简单地说,当期收入决定播种的数量,农作物生长时期气候的变化,决定了未来农作物的收成,农民的收入因未来的收成变化而变化,并随之决定下一期的播种数量,如此循环往复。

◆ 2025/07/20发表想法

哈耶克的经济不稳定理论

原文:哈耶克的经济不稳定理论认为,信贷过度膨胀和收缩产生繁荣与衰退,经济过度的稳定反而成为滋生经济不稳定性的温床。然而,哈耶克对周期产生的理解,却与消费不足的学派相类似。哈耶克认识到经济里不同的部门对经济周期起伏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周期品的生产比消费品的需求对周期的变化弹性更大。或者说,经济上游行业的周期敏感度比下游行业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而上游周期品的生产则取决于经济里信贷的供应。这个关系类似于上文讨论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需求和耕作供应之间不同的弹性与时滞产生的农产品价格周期的扩散性关系。

◆ 哈耶克的经济不稳定理论认为,信贷过度膨胀和收缩产生繁荣与衰退,经济过度的稳定反而成为滋生经济不稳定性的温床。然而,哈耶克对周期产生的理解,却与消费不足的学派相类似。哈耶克认识到经济里不同的部门对经济周期起伏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周期品的生产比消费品的需求对周期的变化弹性更大。或者说,经济上游行业的周期敏感度比下游行业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消费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而上游周期品的生产则取决于经济里信贷的供应。这个关系类似于上文讨论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需求和耕作供应之间不同的弹性与时滞产生的农产品价格周期的扩散性关系。

◆ 2025/07/20发表想法

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

原文:熊彼特对经济周期产生的见解,犹如他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一样具有创新性。他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分了“发明”和“创新”​。虽然发明是发现了新的生产方法,但是新的生产方法要通过创新来引入经济活动,只有那时发明才具有经济意义。这个时候,经济里的生产函数产生跳跃式的发展,而经济里的新的生产方法还会引起“效仿的热潮”​,进一步扩大创新的经济意义。熊彼特对于经济不稳定性的理论,可能是所有经济周期理论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 熊彼特对经济周期产生的见解,犹如他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一样具有创新性。他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分了“发明”和“创新”​。虽然发明是发现了新的生产方法,但是新的生产方法要通过创新来引入经济活动,只有那时发明才具有经济意义。这个时候,经济里的生产函数产生跳跃式的发展,而经济里的新的生产方法还会引起“效仿的热潮”​,进一步扩大创新的经济意义。熊彼特对于经济不稳定性的理论,可能是所有经济周期理论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 2025/07/20发表想法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

原文: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的理论最有意思。凯恩斯强调预期的变化对经济里各个部门有不同的影响。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相悖的是,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里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萨伊定律和完全就业。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过程本身就可以自我创造需求,因此也就不会有生产过剩。只要工资和价格是有弹性的,那么总有一个市场价格能调节所有市场回到均衡状态。换句话说,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只有一个均衡点,一个使市场出清的价格,而这个价格的产生可以完全靠市场自我调节和运行。然而,在现实世界里生活的人,不需要任何的理论知识教育,都会发现这个过于学院派的经济学观点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观察并不相符。

◆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的理论最有意思。凯恩斯强调预期的变化对经济里各个部门有不同的影响。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相悖的是,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里两个重要的假设前提,萨伊定律和完全就业。萨伊定律认为,生产过程本身就可以自我创造需求,因此也就不会有生产过剩。只要工资和价格是有弹性的,那么总有一个市场价格能调节所有市场回到均衡状态。换句话说,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只有一个均衡点,一个使市场出清的价格,而这个价格的产生可以完全靠市场自我调节和运行。然而,在现实世界里生活的人,不需要任何的理论知识教育,都会发现这个过于学院派的经济学观点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观察并不相符。

◆ 由于消费对利率的变化不太敏感,经济里最可变的、最受到银行商业行为影响的部分,是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的投资部分。这主要是因为投资受到投资回报预期变化的影响。在一般的经济衰退中,央行可以通过下调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这时,由于利率比较低,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回暖,并开始追加投资,最终导致经济复苏。然而,如上所述,经济是可以停留于次均衡点上的。考虑一下,当经济严重而急促地衰退时,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即便美联储把利率下调到接近零的水平,企业的未来利润预期对于低利率很可能也并不敏感,或者说,低利率也无法改变企业家对未来利润的预期。这也是凯恩斯所说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的时刻。因此,可能企业家也将无视历史性的低利率而不进行投资。这时候,经济里只有政府部门的支出不受利率高低的影响,不完全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只有政府部门才有能力进

◆ 行逆周期的政策调整。凯恩斯据此论证了经济严重衰退的时候,逆周期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必要性。2008年,对实际经济的观察验证了凯恩斯的这些理论。难怪学界感叹说:​“看看,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了。​”

◆ 2025/07/20发表想法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利润预期影响投资。

原文: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因为经济结构中最易变化的部分——投资——因为利润预期的变化而变化。投资的起伏,加上不太容易改变的消费和自我调节的政府部门的支出,造成了经济周期的起伏。然而,在投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时候,利率的下行不再能够改变企业家投资的预期。此刻,经济陷入一个负循环,并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次优均衡点上

◆ 经济周期的产生,是因为经济结构中最易变化的部分——投资——因为利润预期的变化而变化。投资的起伏,加上不太容易改变的消费和自我调节的政府部门的支出,造成了经济周期的起伏。然而,在投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时候,利率的下行不再能够改变企业家投资的预期。此刻,经济陷入一个负循环,并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次优均衡点上

以周期预测股市

◆ 由于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它的价格一直对经济周期的起伏非常敏感。许多宏观分析师把铜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周期领先指标,还把铜誉为“铜博士”​。

◆ 非商业净头寸则是一个衡量商品期货市场里纯投机仓位的指标。我们不需要看商业头寸,也就是那些大众商品生产商、贸易商的头寸,因为这些头寸主要是用来对冲手上本来就有的风险敞口的。比如,一个铜矿公司,它手上本来就因为铜的生产而有了一个天然的多仓。这个天然的铜多仓在交割给客户之前,必然受到未来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在交割前铜价跌了,那么这个铜矿公司就会损失收入。因此,铜矿公司就会在交割日前去交易所,用一定的价格卖出铜矿期货,锁定自己的收入。然而,铜矿公司的这个卖空铜期货的仓位,并不代表它对未来铜价走势的看法,而是表现了这个公司保护自己的收入不受价格波动风险影响的意愿。因此,这个商业头寸并没有隐含预期,只是一种自然的商业行为。

通胀消失之谜

◆ 2025/07/20发表想法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具体描述

原文:马尔萨斯的理论很简单:如果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资源供给增长的速度,那么社会底层人民得到的资源将越来越少,对于资源分配的话语权也将不断下降,导致阶级分化、通胀横行、价格失控,最终导致社会革命。这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里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宿命论的世界观。

◆ 马尔萨斯的理论很简单:如果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资源供给增长的速度,那么社会底层人民得到的资源将越来越少,对于资源分配的话语权也将不断下降,导致阶级分化、通胀横行、价格失控,最终导致社会革命。这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里对社会发展的一种宿命论的世界观。

◆ 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无限积累原则”​。马克思观察到,从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却基本上没有改变。工业利润、地租和房租在此期间都出现了快速上升,然而劳动者却没有参与到这个社会进步的过程。换句话说,虽然经济增长加快,工业发展进步,但对于劳动者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和工业进步前一样,他们每天仍在为生计奔波劳碌,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丝毫好处。这些社会和经济的现实情况表明,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其实已经明显破产了。因此,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的末日最终必将到来,无论是因为资本回报边际的递减而导致资本家之间出现血腥的竞争,还是因为资本占据社会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调和而爆发革命。当然,社会革命没有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末期爆发,而是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率先爆发。但无论如何,这两个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理论的出发点,都是资源的有限性。

贫富不均极端化

◆ 在一个经济学者的眼里,十债收益率30多年的下行趋势,还是劳动者剩余价值被剥削的历史。由于劳动者报酬的增长远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通胀被压抑,并导致对通胀最敏感的国债长端收益率长期趋势性下行。简单地说,相对于他们的产出,劳动者的报酬实在是太低了。劳动者报酬的增长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有效控制了价格水平。

◆ 根据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定义,民粹主义“对于不同群体来说意义不一样,但所有民粹主义的愿景都对社会精英、主流政治和成熟的社会结构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价格的革命

◆ 2025/07/21发表想法

贫富差距的底层逻辑:富有阶层的储蓄率明显高于社会底层,因此可以将更多的收入转化为储蓄资本进行投资。而投资回报的指数增长效应,意味着财富的快速积累。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也增长,但是劳动者收入低于生产率增长速度,因此收入的增长往往低于投资的增长,长期加剧了贫富差距。

原文:当然,贫富差距的另一个推手,是社会各个阶层财富积累的不同,这比收入分配的不均有着更明显的差异。如前文所述,富有阶层的储蓄率明显高于社会底层。因此,富有阶层可以把更多的收入转化为储蓄资本进行投资。而投资回报的指数增长效应,意味着财富的快速积累。同时,收入的增长往往与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劳动者收入低于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是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的。然而,投资回报往往却快于经济的增速。比如,在美国,股票的长期投资回报是8%左右,但经济的增速在2%~3%。这个投资回报大于经济增长的现象导致了财富的积累比收入的分配更加不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 当然,贫富差距的另一个推手,是社会各个阶层财富积累的不同,这比收入分配的不均有着更明显的差异。如前文所述,富有阶层的储蓄率明显高于社会底层。因此,富有阶层可以把更多的收入转化为储蓄资本进行投资。而投资回报的指数增长效应,意味着财富的快速积累。同时,收入的增长往往与经济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劳动者收入低于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收入的增长速度往往是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的。然而,投资回报往往却快于经济的增速。比如,在美国,股票的长期投资回报是8%左右,但经济的增速在2%~3%。这个投资回报大于经济增长的现象导致了财富的积累比收入的分配更加不均,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 2025/07/21发表想法

加大财政赤字开支相当于提高社会的总量资金,储蓄的钱就被稀释了,本来就没多少钱的底层被稀释后,购买力就更低了,相当于政府用财政赤字就能将储蓄中的钱“转移”一部分过来。

原文:在金本位被废除后,储蓄已失去了抵御通胀的避风港。特朗普提倡的财政赤字开支,以格林斯潘的原话来说,就是“隐形的财富抢劫”​。而谎报实际通胀压力,其实就是隐形贬值,是将私人财富充公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在金本位被废除后,储蓄已失去了抵御通胀的避风港。特朗普提倡的财政赤字开支,以格林斯潘的原话来说,就是“隐形的财富抢劫”​。而谎报实际通胀压力,其实就是隐形贬值,是将私人财富充公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结论

◆ 从平均财富的有效性来看,没有什么是比战争更快速、更有效的手段了。一场战争之后,不管战前贫富差

◆ 距如何,战后所有人都一贫如洗。这就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贫富差距问题有所缓和的原因之一。

◆ 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富有阶层掌握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之后,他们会通过政治捐款等手段巩固自身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影响国家制度,包括社会分配制度的执行,从而进一步固化和加深整个社会贫富悬殊的结构。然后,贫富悬殊导致的有效需求的不足继续加剧社会过剩的现象,因此也将进一步压抑通胀,为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经济条件,最终使资产价格泡沫化。由于富有阶层拥有社会上部分的有价证券,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最受益。

◆ 2025/07/21发表想法

债权人的收益大于承担风险企业家,大于实体劳动者,导致在实体衰退时,大家都渴望当债权人

原文:在过去30多年中出现的债券长期趋势性地跑赢股票,并同时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的现象,可以看作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的债权人跑赢了承担经济发展风险的企业家,而企业家作为雇主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用字母简单地表达,社会各阶层获利的次序就是r>g>w,即债权人>企业家>劳动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经济的增长潜力g已经大幅下降,零利率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保证了r,而劳动者报酬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却并没有真正地改变,那么我用简单的字母描述的这个社会结构——r>g>w,似乎一时之间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个不等式描述的经济结构内不同的回报关系,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市场如此火爆,但是实体经济却在大萧条之后最深的一次衰退之中挣扎不前。因为投资金融市场的回报远远高于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

◆ 在过去30多年中出现的债券长期趋势性地跑赢股票,并同时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的现象,可以看作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的债权人跑赢了承担经济发展风险的企业家,而企业家作为雇主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用字母简单地表达,社会各阶层获利的次序就是r>g>w,即债权人>企业家>劳动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经济的增长潜力g已经大幅下降,零利率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上保证了r,而劳动者报酬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却并没有真正地改变,那么我用简单的字母描述的这个社会结构——r>g>w,似乎一时之间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个不等式描述的经济结构内不同的回报关系,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市场如此火爆,但是实体经济却在大萧条之后最深的一次衰退之中挣扎不前。因为投资金融市场的回报远远高于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

结语 周期的轮回

◆ 劳动者报酬增长的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一种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这个不断加剧的过程,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并且压抑了社会整体的有效需求。毕竟,劳动者的劳动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因此也无法消费因为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快速增加的社会产出。这样的经济一定是过剩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需求的不足会不断地压抑通胀的势头。

– 来自微信读书